【自主创新】再破自主创新桎梏 北京发布“科创30条”快报
简化科研项目申报流程、扩大选人用人自主权……10月18日下午,在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,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的《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》正式对外公布。
这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以来推出的又一重磅新政。本次新政分为加强科技创新统筹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、深化科研管理改革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,共涵盖30条改革措施,简称“科创30条”。
创新 “三城一区”管理体制
“科创30条”提到,北京还将创新“三城一区”管理体制机制,计划根据“三城一区”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,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,分区域、分步骤依法推进审批权限的赋权和下放,并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以下简称“经开区”)试点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广至“三城一区”;同时建立健全“三城一区”统计监测制度,鼓励“三城一区”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人员管理方式。
【自主创新】再破自主创新桎梏 北京发布“科创30条”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分析称:“北京在科创方面其实是走在国家前面的。如今北京有两个科学城,智能机器制造试验区规模也相当大。现在加强‘三城一区’的制度建设,把原先集中的科创权力下放,比如审批、奖励、上市等,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举措。”
“三城一区”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,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支撑。在推进高精尖产业方面,新政提出深入抓好“10 3”高精尖产业政策落实,建立绿色审批通道,并推行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。合理控制高精尖产业用地成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政在推进科研管理方面提出具体的“四个简化”。简化项目申报流程,实行项目材料网上报送和“一次报送”;简化评估检查流程,针对关键节点实行“里程碑”式管理;简化仪器设备采购流程,变更政府采购方式,可一次性集中提出申请;简化进口样品通关程序,允许进口样品以临床试验(项目)或年度为单位发放批件。
“科研是隔行如隔山,所以要用流程来管理,但是效率就低了。科创中心平台通过网络的应用等来简化流程,流程更加阳光透明。再比如通过抽查进行监管,使得违规作弊率下降。”曹和平认为。
在流程松绑的同时,明确两个“提高”:试点提高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核定比例至30%,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可达60%,切实加大经费激励力度。
扩大 选人用人自主权
【自主创新】再破自主创新桎梏 北京发布“科创30条”。“人才政策是‘科创30条’的重中之重。”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介绍。在人才评价方面,本次新政提出要落实“四大”自主权。
通过编制统筹调剂使用、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以及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等措施,扩大选人用人自主权;通过财政科研项目经费调剂权下放、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,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;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,主管部门对章程赋予管理权限的事务不得干预,扩大管理运行自主权;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立法,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,简化有关资产管理程序,加大成果转化授权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