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|为什么诸葛家族三兄弟,故意分开投奔了魏蜀吴?看看大家族的智慧
文章插图
诸葛亮是《三国演义》中主角式的人物,光环不输刘关张。诸葛氏是琅琊望族,诸葛亮原本隐居不出山,刘备亲自登门请,诸葛亮才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主公,他接连辅佐刘备、刘禅二代皇帝,稳固了蜀汉基业。弟弟诸葛均后来也做了蜀汉的长水校尉,兄弟二人共同为蜀汉尽忠,也算是美谈。
但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,站在东吴的阵营;有一个族弟诸葛诞,站在曹魏的阵营。这种事看起来好像很古怪,如果按照后世王朝一些道德标准评判,诸葛家族所为可能就不符合忠孝节义只事一君的规则了。
文章插图
比如青史留名的文天祥,文天祥以坚决不降元的气节为世人称赞,他的弟弟文璧却在元军大举进攻之际开城门投降,三弟文璋也随之归顺,有一种说法是为了保全宗族不覆灭,文天祥默许了弟弟投降,但写信叮嘱他们不要接受元朝的官职,还写诗说:“江上梅花各自好,莫分枝北与枝南。”
文天祥的弟弟被世人看成他的一个“污点”,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文璧到了九泉之下,也没脸见自己的哥哥。但诸葛亮三兄弟站在不同的阵营,却从来没人说什么,这其中当然有历史原因,汉末乱世没有少数民族建立可以与魏蜀吴争锋的王朝,而且那时候一些封建道德还没被强化、乱世之中大家又非常需要人才。
文章插图
所以诸葛家族分别站在三个阵营,完全正常,而且这也是大家族的智慧体现。首先,任何一个世家大族都会考虑后嗣延续的问题,像司马懿那样一大家子全部为曹魏服务,押对宝了固然是好,但假设曹操对司马懿的疑心大到了要清算司马家族的程度,司马家族就岌岌可危了;
所以像文天祥家族、诸葛家族一样兄弟几人分开,起码可以保证宗族不会在一股势力的影响下全部覆灭,是一种抗风险准备;其次,诸葛三兄弟的才能完全不同,诸葛亮是丞相,是“卧龙”,属于大才,适合跟随刘备这样类似草根创业型的老板发挥自身价值;
文章插图
【 智慧|为什么诸葛家族三兄弟,故意分开投奔了魏蜀吴?看看大家族的智慧】诸葛瑾也有才,但不像诸葛亮那样突出且个性明确。他为人温文大方、宽容恭谨,孙权是守成之主,发脾气时也只有诸葛瑾这样温吞的性格能够安抚其情绪,诸葛瑾不适合像诸葛亮一样辅佐幼主,背起那么大的责任,更适合辅佐孙权这样的君主,作为绿叶陪衬点缀;诸葛诞则是一名将领,才能不突出,适合在曹魏这个实力最强劲的阵营里找个职位。
- 谢逊|金托邦|我们为什么厌恶岳不群,却能宽容南海鳄神
- 雪中悍刀行:爹爹们为什么这样?我们世子才没有被拿捏
- 古人为何将财产给嫡长子,哪怕嫡长子无能?老祖宗的智慧让人叹服
- 西方百思不得其解:中国为什么如此强大?英教授研究20年找到答案
- 徐凤年天不怕地不怕,为什么要怕徐渭熊?赵楷为何以姐夫自居
- 天皇|幕府将军为什么不杀了天皇自己当皇帝,他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吗?
- 历史唯一的让皇帝:连太子都没当过,李宪为什么会成为让皇帝?
- 多尔衮|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,为什么会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?
- 为什么古人喜欢“厚葬”,是因为钱多得花不完吗?
- 朱元璋的“张良”,为什么在大明创立后就急流勇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