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祖辈们这样说过
岩屋的房门从来不会锁上----彝族民谣
对于未知或者是不了解的族群 , 总有人充满了好奇 。 不一样的服饰 , 不一样的语言 , 不一样的生活习惯 , 不一样的思维模式 , 无形当中就充满了神秘莫测的色彩 。
凉山是彝族作家冯良的故乡 , 她的父亲是汉人 , 母亲和继母都是彝族人 , 她从小在彝汉杂居的环境中成长 , 感受着两种不同文化的孕育和冲撞 , 她的故事辨识度极高 , 因为 , 彝族原汁原味的生活氤氲了她的文字 , “彝族书写者”这个特殊的标签 , 《凉山的人》让她笔下的故事 , 带读者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 。
第一次见到彝族人 , 是在去往西藏318路上路过雅安的一个小饭店 , 几个穿着彝族服饰的中年妇女 , 就在我们临近的桌上就餐 。 虽然她们个子不高 , 皮肤黝黑 , 但身穿精致彝族服饰的她们 , 却仿佛自带光环一样吸引着周围不少外地汉人探究的目光 , 而她们却在这种用眼神不时围观的氛围裹挟中坦然面对 , 不疾不徐的点菜就餐 , 瘦小精干的身体给人一种完全淡然处之的感觉 , 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生命色彩 。
近年来彝人特有的音乐 , 像山鹰组合、彝人制造这样的乐队组合 , 也越来越被国内外乐坛所关注 , 可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。 他们把彝族音乐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 , 听着他们创作的彝族歌曲 , 旋律轻柔 , 音乐意境别有洞天 。 让人忍不住想要对他们做生活的环境 , 和古老的传承 , 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和熟悉 。
【彝族|凉山彝族的丧葬习惯,实实在在是会让人很大吃一惊的】而《凉山的人》就是这么一本讲述彝族人日常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, 收录了《凉山少年》、《喜德县》、《沙 , 沙马拉达的沙》、《害羞的民族》、《有名气的人》、《彝娘汉老子》、《病故的老阿牛》、《一个苏尼》、《欧婆婆传》 , 从不同的人物切入 , 用身在局内的视角诠释彝族里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变化 , 不同的人物带着彝族特有的烙印 , 每件事都让人印象深刻 。
《凉山少年》是作者冯良的兄长 , 在彝汉杂居的凉山 , 很多如作者冯良一样长大的彝族人 , 即便父母都是彝族的 , 也荒于本民族的语言 , 勉强张嘴 , 能说的不过几句祝福话 , 但她的哥哥冯维 , 不光是会讲一口如流水般发乎自然的彝话 , 作为彝娘汉老子的后代 , 在当地的彝人社区里 , 还兼起着耆老的作用 , 但逢什么红白事 , 总有人来找他商量着如何如何的事儿 , 他们一概用彝话交流 。
- 民族|13岁的皇帝去舅父家玩,看上表嫂后杀舅父一家,结果表嫂掌权18年
- 曾国藩|慎独!(说的真好)
- 顺治|大清顺治时,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,成了第二个“朝廷”
- 酒吧|老照片:1981年的秦皇岛火车站,秦皇岛第一家酒吧开业时的场景
- 阴丽华|这个名字好有福气,历史上叫此名的三个女子,都嫁给了皇帝
- 溥仪|上海滩最嚣张的人, 杜月笙见他躲着走, 敢占溥仪弟媳的身子
- 被凌迟处死的“皇帝”:四肢钉在牛车上割了1516刀,他才16岁
- 俄国|中国是如何失去了外西北?我们的心在滴血,历史的真相不可遗忘
- 郑经:一个被“历史”刻意掩埋的“强者”
- 也算久经沙场的刘备,怎么在夷陵之战中“翻了车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