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作鹏回忆:里应外合,解放莒县(八)
开国中将 , 原八路军115师参谋处长 , 李作鹏回忆 , 我在山东的战斗岁月 。
文章图片
【李作鹏回忆:里应外合,解放莒县(八)】反扫荡结束后不久 , 我军区指挥机关及山东分局转移到莒县以南之大店及其附近 。
罗荣桓政委经过反复考虑 , 认为应该继续加强攻势作战 , 继续不断地扩大解放区 , 缩小沦陷区 。
他召集有关人员多次研究 , 决定进行秘密准备 , 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 , 攻占莒县城 。
莒县是一座古城 , 军事地位重要 , 东扩控制沿海山区和平原 , 西可成为进攻沂蒙山区的依托 , 北可以拱卫胶济沿线敌占区 , 南可成为进攻滨海地区的前沿阵地 。
自日寇占领莒县后 , 即在此修建兵营 , 粮弹仓库及城防工事 , 并修筑了台维、莒日公路 , 莒县城区成为敌寇历次对我滨海、鲁中进行扫荡的战略基地和南北交通要道 。
敌人对该城防御工事修筑 , 自侵占之日起 , 未曾一日停止 , 城墙外壕宽五米以上 , 壕中有水 , 城墙高厚 , 并筑有碉堡数十座 , 构成交叉火力网 。
城内日军驻地 , 又构成一个独立核心据点 , 有围墙、碉堡、铁丝网 。 城外郊区 , 有大小数十个据点 , 及许多碉堡、碉楼、围墙外壕 。
莒县守城兵力部署为:莒县伪保安大队莫正民部 , 共有三十个中队 , 约3500人 , 以十四个中队分布在城外据点内 , 作为第一防线 , 以十六个中队住在城内 , 控制城墙及重要军事要点 , 作为第二防线 。
日军第5混成旅的第20大队的中队共百余人 , 住在城内核心据点内 , 作为最后抵抗巢穴 。
莫正民是一个地方实力派 , 三十个中队三分之二是他的嫡系 , 三分之一是收编的、非嫡系的地主土匪武装 。
文章图片
嫡系与非嫡系部队 , 互相之间有矛盾 , 各自保持独立 , 各级军官大多是土匪 。
这支流氓出身的部队 , 只讲义气 , 重感情 , 讲究吃喝玩乐 , 不讲政治目的 , 因此具有反复无常的特点 , 但也有部分军官是知识青年和农民出身 , 他们倾向抗战 , 不愿意当汉奸 , 做亡国奴 。
莫正民在抗战期间 , 曾两次投敌 , 两次投顽 , 两次与我联合 。
1942年7月 , 莫正民由莒县附近向南蚕食 , 遭我严重打击 , 他为了保存实力 , 缓和局面 , 曾派人与我拉关系 。
我乘机打入一部分人员 , 从而开始对该部开展争取工作 , 整个争取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。
我对莫正民部争取起义工作已经完全成熟 , 遂即集中滨海区第4团、第6团、第13团及鲁中军区第1团和军区特务团 , 另有5个独立营与民兵一部 , 共万余人 , 分为攻城、打援、拔除外围据点三个梯队 , 以里应外合和强攻手段发起莒县战役 。
- 毛岸英|刘思齐回忆:毛岸英去朝鲜时,曾交代了四件事,牺牲后才明白寓意!
- 日寇|南京大屠杀亲历者雷桂英回忆:年仅9岁,日寇闯入她家后糟蹋了她
- 一组80年代的历史画面,也许会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,看完记得收藏
- 80年代供销社经常销售的15种商品,你还知道几种吗?满满的回忆
- 80年代上海老照片,这些城市老风貌、旧场景,有勾起你的回忆吗?
- 路易十四|路易十四活了77年只洗过7次澡,其情妇回忆:十米外臭气熏天
- 蒋介石|蒋家第四代蒋友柏回忆:12岁前享贵族待遇,历史课大多是自家历史
- 撒切尔夫人|撒切尔夫人:叱咤政坛却晚年凄凉,曾写回忆录解释为何归还香港
- 大屠杀|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:野狗吃红了眼,到处都是女人的哭声...
- 董存瑞|董存瑞遗言不是“为了新中国, 前进! ”, 老战友回忆只有两个字